读书笔记大全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精选18篇)

本文已影响 7.27K人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精选18篇)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这是我初读李镇西《心灵写诗》后的第一感受。李老师教育的成功就源于对学生无私的爱。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热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信任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摒弃师道尊严,大力倡导师爱,和每一位学生交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创设富于情感的教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熟悉学生的方方面面,掌握了教育主动权,利于教书育人;学生则“亲其师,信其道”,由喜爱某教师到爱上该教师的课,求知愿望增强了,产生了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热爱学生,还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偏爱或偏见,于学生健康成长无益处。往往聪明机灵、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对其存在的缺点视而不见或是过于迁就;而所谓“不可救药”的后进生则常遭冷嘲热讽,使他们心灵留下长久的痛苦。这种有害的情感现象,与教师的职业道德相违背,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学生深沉的爱”。可见,公平无私、民主平等地热爱全体学生是多么重要。学生的眼睛是一面面清晰的镜子,教师的言行举止必须让每位学生感到温暖,感到自己是教育活动的主人,让他们朝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一名合格教师,要先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2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现在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育故事,就像长河里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长远;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着经典,蕴含着永远。每天,每周,每月,记录一个小故事,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呈现出来,可以帮助更多的老师拓宽视野,提升修养。让我们一起,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一个个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为他人提供一个范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获。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做为年轻教师的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教师只有再度做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3

句型是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意义从大量的句子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语言的一般表现形式,

读书笔记大全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设计教学活动,有利于句型教学目标的高度达成,应当把握以下四个基本途径。

一、创设真实情景,加强意义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和其他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景,加强对句型的感知与理解。例如,为了教学生“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式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方式”,一位教师在教室前的黑板上方悬挂了一个气球,邀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进行触摸气球的竞赛,并发出“Jump high and touch the balloon”的指令。男生跳得高,碰到了气球;女生则没有触摸到气球。这时,教师很自然地指着男生问其他学生:Does he iump high?学生回答:Yes,he does,再指着女生问:Does she jump high?教师得到的回答自然是No,she doesn’t,这样。学生就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中自然地理解了该句型的意义。

二、设计旧知铺垫。巧妙呈现新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获取新知识的基础,通过提示新、旧句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句型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2B》(译林版,下同)第三单元“What can you see?”时,有一位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已经学过的“Can you…?”会话,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停车场的夜景图。随着一束模拟探照灯的光束移向不同的车辆,教师逐个说:A car.I can see a car.A see a bus.A jeep.I can see…然后,将光束聚焦在一辆小汽车上,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引导学生答:Ican see a car.这种从旧知引人人手,通过铺垫性操练,引导学生自然地感知并理解新句型,学生会学得轻松、活泼。

三、强调意义联系。实现知识迁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小学英语句型教学应培养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来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

《XX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采用循环式编排方式。以时间表达的句型为例,这套教材在3B、4A、5B的教材中先后三次在相关单元安排了时间表达的不同句型,体现了“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综合复现”的原则。有一位教师在教学5B第七单元“A busy day时安排了4个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教具钟。T:What’s the time?(旧知)S1:It’s three o’clock,(旧知)2 教师将时间拨到3:30。T:What time is it?(新知)S2:It’s three thirty,(旧知)3 学习新句型后,教师让学生向教师提问。S3:What time is it?(刚学的新知)T:n’s halfpast three,(新知)4 教师出示新旧句型,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

这种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帮助学生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迁移的教学方法,既突出了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的教学,从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理解新知的难度,又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建构新知。

四、提倡协作交流。体现真实交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其中,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而真实交流的活动又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有一位教师在教学5B第五单元时,在句型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了“认识新朋友”的任务。教师出示朋友Tom的照片,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所学的新句型“Does he?”来了解Tom的情况,并把问题记录下来,派代表向老师提问,以获取Tom的相关信息。交流时,学生纷纷发言:Does he live in London?Does he studyChinese,9 Does hertln fast,9 Does he swim well?…在这个存在信息差的交际任务中,学生相互协作,通过交流建构起了有关Tom的信息资料,既熟练巩固了所学句型,又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增添了学习信心和兴趣。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4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地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5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读书心得体会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教师读书笔记。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20世纪x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x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前人写的读书笔记,想谈三种写法。一种叫“提要钩玄”,一种叫“采花酿蜜”,一种叫“开山铸铜”。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6

《手指》一文,反复读来,耐人寻味,启的匪浅。小小五指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突然变得高大而光彩夺目。

小小五指虽然形象各异,胖瘦高矮不同,但他们却不分强弱,互相尊重,互相支援,他们只是默默的‘耕耘’,无私奉献,却从不夸耀自己和索取什么。他们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无论粗活细活脏活累活或大事小事,都能高质量地完成。手指的精神,向我们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永不变的真理。

春节前,在我国南方发生了特大雪灾,其程度之严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是历史上罕见的。然而,人民的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军民一心,迅速战胜了灾害,创造了抗灾,救灾的奇迹。这一事实,足以证明了团结的力量。

我还想起了以前参加拔河比赛时,由于几个同学观点不一致,比赛开始了,前一个同学卖力的拉着,可是后面的同学一个往左拉,一个往右拉,不能形成合力,结果输了。这一事例也从反面告诉了我们不团结必然会失败的道理。

人群的全体同人指的全体一样,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办好一切事,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学习手指们的精神,激励自己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7

没有主题,没有中心,没有刻意安排与布局,就这样写了。

只是因为读完《活着》太过感动,便觉得一定要写些什么让这个世界知道,让这样珍贵的感动留在我的生命中。

此时此刻,我是带着泪写的,不自禁啊,请原谅我的年轻。

再想想,不知道鼻根酸了多少次,纸巾已经堆积成雪原,不知道热乎乎的眼泪什么时候停了,什么时候又涌了出来,只觉得凉在枕头上,被单上。夜晚读书真的承受不住这样的感情。夜早就深了,可是现实全变了,找不到自己,找不到睡意,忘了明天的一切计划,忘了夏夜窗外的蝉鸣。

有庆离开人世的那一段,心里一抽一抽,止不住的又酸又疼,我真不该怎么表达。福贵抱着儿子走回去的那一路,我好像也走了一遍。那风呀,那路呀,那黑暗的夜呀,那个抱着儿子的父亲,都像是我自己一样。

感情丰富,我一向认为这是福分。那时候,我觉得流着眼泪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它让我感受到自己血肉的存在,感受到勃勃跳动的心脏,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厚重,眼泪的宽广和伟大。好像自己也付出所有,爱了一场,能帮他承担一次生离死别的痛苦。

我几乎是立刻想到了《天蓝色的彼岸》,想到了哈里。我记得当初读到死去的他回家看望父母与姐姐的场景,那种可望而不可及,那种欲言又止,那种隔离,那种思念,也是这般感慨万分,心酸难释。也许死亡是一个平常而真实的东西,它自然而然就来了。活在一个甜蜜的保护伞里,我将永远感受不懂何谓生命。而这两本书,却让我感受到更多的痛苦与离别。我恍然发现:我命里的幸福,简直是几百辈子修来的福分。是因为我年轻,才让我如此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会拥有他们一辈子,好像只要凭借善良和努力就可以。可是它也许不是这样的,我从一开始就错了。

命运本就是我自己,我离不开它,它离不开我。我们来的时候因为不得不来;走的时候因为不得不走。所谓的幸福和不幸,都是相对的,是内心给自己的安慰或者打击,是我们选择“活着”这一选项的底气和毅力。说实话哦,有点诚惶诚恐,不知该如何去守住我所谓的福气。

看着福贵,我还明白了生活不易,不仅如此,拥有了生命也很不易。个人,家庭,社会,世界,你有你自己的一切追求和美好的小天地,也会有逃不掉的责任与还不完的债,错综复杂的命运大网里,每个人都是一个点,不知谁是谁的开始,谁是谁的结局,谁和谁走散了,谁和谁走下去。

甚至是你自己,都无法预料明天你是否会如自己期望的那样站在同样的阳光下,大口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足下是生你养你的土地。当这一天又如你所期望的那样过去了时,大声笑吧,好好感谢生命给予你这样的幸福,能让你如愿地爱着与被爱着,如愿地活着。

我珍视生活,从前是,现在是,将来只增不减。每一束温润的阳光,每一滴轻轻的雨,每一场热烈的日出,每一朵盛放的云,都令我感到那么幸福。春秋冬夏,花草树木,亲临挚友,衣食起居——组成我生活的每一部分,我都热爱它,发自肺腑地热爱它,拼尽全力地热爱它,因为它们是我创造的,是随我而产生的,是我每分每秒存在的证明,是我的每一滴血,每一根骨头,每一次呼吸。

福贵的生活,就是一下一下有力的心跳。咱中国人是这样过来的,从贫穷与落后中咬牙爬出来的,走过的弯路,含冤而去的事物,农村生活的苦,都爬出来了。就算这样的苦中,也能有令人潸然的幸福,福贵和家人的陪伴是又酸又甜的,那些农田上度过的清晨与傍晚是又苦又香的,就连福贵一次次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光,也是五味杂陈的。

“想让一个死去的人回来,就要让他的精神在另一个人身上得到传承,那么他就会在这个人身上得到复活。”福贵懂,他仔细收藏好好家珍,凤霞,有庆,二喜和苦根的精神和爱,继续活下去。

所以,我读到的那些苦,却是福贵认为的幸福。

然而,这条路是必经的,早晚谁送谁都是永别。

所以,生活就是个含泪的微笑啊。

我不知道我是否从他身上,已经汲取到一点点面对苦难的坚强。

无论多久,我虔诚地希望,得到这份力量。

《活着》,活着,活着。

从我不受控制、如岩浆热流般滚烫的泪水中,有什么东西大声呼喊着这两个字,重复着,响亮的,仿佛在宣誓一样,仿佛在证明一样。

那是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一切:我认真且知足地活着!

我要加油,为了很幸福,要一直这样守候着。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8

说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想必大家对他并不陌生吧!书里讲了一位坚强、勇敢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故事。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我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就拿这本书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来说。自从认识水兵朱赫来以来,他的心被共产党吸引住了。经过几番波折,他终于如愿以偿,翠微路一名共产党员。他出生入死,英勇杀敌。在战争中他也受了不少伤,最严重的一次就是被弹片击中头部,死里逃生。痊愈后,保尔没有忘记党,拿起新的武器,重返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保尔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

保尔十几岁就立足杀场,英勇杀敌,热爱祖国。在战场上,他被砍了好几刀都大难不死,年轻的他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疗伤的机会他也不愿意放弃工作。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读完后我的心好像在水里扔下了一块大石头,久久不能平静。我佩服保尔·柯察金那种勇敢,百折不饶的精神,讨厌故事里维克拉比多那种小贵族。

保尔·柯察金的影子时时在我的脑子里浮现,鼓励我要像他一样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生活中遇到困难,只要勇敢地去面对就一定能克服。

保尔·柯察金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9

今年暑假,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它产生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就是路人皆知的作家施耐庵。

也许有人会问我:“俗话说的好:‘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你年纪轻轻,为什么要看这《水浒传》呢?”这原来是老师布置下来的暑假作业,我也本来是随手读读,闲时看看,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本书竟然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让我读的是“废寝忘食”: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就拿起它读到十点多钟,可是经过妈妈的再三催促,才把书放下睡觉;每天早晨起来就在床上看书,直到肚子饥饿难忍都不去吃早点,最后是饭菜凉了,被妈妈痛诉一顿,方才吃饱也。

《水浒传》是作者以见于史书的材料为主要内容依据,再结合民间的传说、戏曲文化、儿童画本等中形形色色的故事,又经过长期的加工与创作而写成的。他通过描写北宋末年的一直已送交带头,并且有众多英雄豪杰加盟参加的农民起义军那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迹,形象生动的解释了当时官府的邪恶与现实的黑暗,生动的再现了官逼反抗的事实,写出了各路英雄对官府的仇恨结交在一起变为燎原之火,同时也写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全书以高俅的升官发迹作为开端,披露了朝廷的黑暗,再现了封建王朝腐朽的生活,而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就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腐朽与残暴、乱由上作,将一条条好汉逼上梁山,走到了“替天行道”那面杏黄色的大旗下,让我对当时封建王朝的黑暗而感到愤怒。

农民起义军中有农民因为打伤或者死人而被朝廷追杀被迫参加起义,如鲁莽的黑旋风李逵,朴实、性急的花和尚鲁智深;阮氏三雄、浪里白条张顺等等,还有一种就是官员、教头之类的社会地位高等的人物,他们因为遭到官府一些奸臣的迫害而不得不起义,其中林冲就是典范。

在起义军中,最讲究的就是“忠义”二字,你看着一百单八将中那个不是为了山寨死而后已。不过这一百八人更追求忠,尤其是及时雨宋江,他时时刻刻都盼望着朝廷早日招安,就连酒后吟诗也道:“忠心愿,平虏保国安民。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将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他们一伙人都是为了“替天行道”,只反朝廷、官府中的奸臣,而不反皇帝,他们并不希望统治,只是盼望早日为国家效力,而这也是这一百单八将名送黄泉的主要原因。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0

今天,我读了《一件小事的震动》,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在南卡罗来纳州捕捉了一只小画眉鸟,把它关在自己心爱的笼子里。有一只成年鸟一口一口地喂小鸟一种东西。后来小画眉鸟死了,才知道那只成年鸟喂的是致命的毒梅。她认为死了要比活着做囚徒好些。那时作者才知道,不要把任何小动物关在笼子里。

其实,在生活中,我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有一次,我奶奶家养了一条小狗,为了防止它出去,我用了一条粗链子死死地栓在它的脖子上。结果,那条狗每天都哼哼,甚至有时连饭都只吃一点。最后,在我领它出去玩的时候,刚一拿起链子,它的眼里立刻闪出快乐的光,高兴得直跳。那时,我才有了很浅很浅的一种意识,不要把动物一直关着。现在呢,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才对这方面有更多的了解。

实际上,什么样的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家,都有它们的自由,人也一样。我们很爱动物,父母很爱孩子,如果都把动物栓起来,把孩子约束起来,这将多么痛苦,这时候的他们,正是需要自由啊!既然我们爱动物,既然父母爱孩子,为什么不满足他们需要自由的要求呢?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1

母亲,一个令人感到亲切的名称;母爱,是我们所有人享受到的最温暖的爱.它无疑是最伟大的,是最有力量的.我读《读者》这本书中的《烈火中的母女》之后,真是感触颇深.

一位母亲带着自己8岁的小女儿在商场购物.因为意见不合,有了一些小小的摩擦.女儿还在心中抱怨着母亲.就在这一瞬间,商场突然失火了,火苗汹涌地向人群扑来,人们顿时乱成一团,四散逃生.妈妈急中生智,搂着小女儿爬到窗户外面,双手紧紧握住窗户栏杆.上层楼被人们打碎的玻璃不断往妈妈身上砸,她不顾疼痛,把女儿紧紧抱在怀中.在妈妈的保护下,小女儿没有受伤,而她妈妈已经伤痕累累了 ……

这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啊,尽管她的女儿是那么不懂事,但她还是不顾一切保住了女儿的生命.也许这种情况--商场着火是很少见的,但这种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母爱却显得更加深厚.在此之后,那位女儿变得更加听话了,因为她知道自己有一个如此疼爱自己的母亲;她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这份伟大的母爱!

不仅是人,连大自然中的动物母亲,也有对自己孩子那份真挚的母爱.鱼妈妈会为自己的孩子寻找食物,不让小鱼忍饥挨饿;猫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比看待自己还重要呢!它轻舔小猫身上雪白的茸毛,是那样爱怜.鸟妈妈"起早贪黑”地为小鸟搭好舒适温暖的鸟窝 …… 所有的动物妈妈都在用自己的母爱,哺育着一个个幼小的生命.

我是多么幸福啊,有一个无比疼爱自己的母亲.夏夜,是妈妈轻摇扇子让我安然入睡;瓢泼大雨,是妈妈接我回家;当我生病发烧时,是妈妈在床前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当我和同学发生不愉快时,也是妈妈耐心地开导我 ……

母爱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正式因为有了母爱,才让这个世界充满了温暖与欢乐.在每个早晨,让我们都轻轻拥抱一下自己的母亲,说一声:"妈妈,我爱您!”这是多么幸福啊!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另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性的人是多么伟大!

保尔。柯察金出身贫寒、自强不息、信念坚定、意志刚强、勇斗病残、百折不饶、奋斗到底、终获成功。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

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阵发热。我是一个很没有意志力的小女孩。三年级时,我的眼睛弱视了,所以就得使用弱视治疗仪。弱视治疗仪就像眼睛似的,每天得戴三次,每次戴十五分钟。戴上它,再插上电源,治疗仪里的两个红外线小灯就会一闪一闪的。刚开始,我还能坚持着不往外看,可治疗了一个多星期后,我渐渐讨厌起治疗仪了,也常常不治。有时我戴上治疗仪,如果有其他同学走过,我会一边眼睛治,另一边眼睛看。有时别人在看电视,我也会把治疗仪弄一点空隙,然后一边治眼睛一边看电视。

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觉得自己以后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流泪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我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3

读《读者》就像读一种心情。她坚持真善美,总有那么一些故事令人震撼,为之动容;她笃信真理,宣扬美德,滋润着每个读者的心田;她总是把最美的东西带给大家,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作为一名老读者,我深受其益。《读者》涵盖了文苑,人物,社会,人生,生活,文明,悦读,点滴,互动,艺术这些版块,《读者》利用富含哲理,巧用美境的卷首语,打开我们渴求知识的心扉,而后紧接着的哲理故事或名人传记,都给读者上着教育课,令人生省。所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我们在不断的阅读中,要能深思其实质,要能从中自我体悟,自我反省,这也是《读者》的成功之处。

或许过多的名人传记在冲击着我们的大脑细胞的同时,我们也是需要一些幽默来调节情绪的。“家里养的小猪受了点轻伤,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伤口仍需缝合。猪痛得大叫,我想陪着它,于是我叫12岁的女儿去农舍里取针线。10分钟过去了,女儿还没回来,我便向农舍大叫道:“你找到了吗?”女儿高声喊道:“还没有,这里好象没有粉红色的线。”或许幽默可以缓解自己疲劳的神经。但是每副漫画并不紧紧是以一幅简单的画而存在于《读者》中,那更是一种视觉的哲理挖掘。我们通过看这些漫画来与自己的灵魂产生共鸣。或许图中随意的一件事物都会引起自己内心的波澜。主要是培养自己内心的情感,让自己的是非观更加强烈,更具正义感。同时《读者》上也会有一些亲情类的文章。可以刺激我们内心对亲情的冷漠,对父母的冷淡。可以让我们正确对待生我养我的父母,继承孝顺的优良传统。

《读者》我的良师,我的益友!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4

假期,我读了曹文轩写的《草房子》。

这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而又终身难忘的小学生活。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花……还有就是大片的油麻地。

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聪明、顽皮,又有爱心。其中便有被病痛折磨却始终坚强面对、不断成长的桑桑;倔强而又自尊心甚强的陆鹤;文静、可爱却又善良的纸月;自强不息的杜小康;看似野蛮却懂得感恩的细马,以及让人感动落泪的秦大奶奶……

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故事中最撼动人心的莫过于秦大奶奶,她是书中最顽固的一个人物,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她家的房子在小学的西北角,却是学校眼中的一个“污点”,学校曾经花费了十几年也没能将她赶出校园。在当地人的眼中,秦大奶奶也是一位“非常可恶”的老太婆,似乎总在学校里捣乱。

然而在一个春季,她冒着生命危险救起了一名落水的孩子,自己却落下病根一病不起,油麻地人感动了,纷纷用心照顾她,半个多月后她才可以起床下地。

从此,她变了一个人似的,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了校园,用拐杖赶走闯进校园的鸭子……直至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感动之余,我不禁想:是什么使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什么使她为了一个小南瓜而不顾眼前白花花的河水?是宽容而博大的爱!是油麻地人天生的淳朴,以及油麻地一群群善良的人对她纯真而包容的爱,也是她自己那颗一直感恩和奉献的心。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5

随着年龄的增长,泪点越来越低,真的看不得这种书。99年第一次看这书怎么就没感觉哪?不可否认,《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黑色的书皮简洁的名字,顿时有一种沉重和沧桑的感觉。它让你看到了在历史的大潮流中,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在时代浪潮中只能被无情地牵引着,对命运有的只是无能为力的苦苦挣扎。想来是多么的残忍和可怕,即便知道方向是错的,却连站在原地寻求正确出路的权利都没有。屈服,屈服,还是屈服,最后剩下的,只有:活着。

作者以第一人称福贵的口吻,平静地讲完了他这一生的故事,看似近乎冷漠的语调,织就了一幅人性的挂毯,语言风格简洁而有力,直抵人心。福贵开心,你会跟着开心,福贵难过,你也会跟着有了一丝的恸泣。人生总是奔向美好的,走向光明的,充满希望的,可是书中主人公福贵的命运却截然相反:福贵的人生从地主家庭出生,而命运却一次一次的与他开着玩笑:首先是他的顽劣乃至逐渐的使他的家庭败落在他的手上,从此由“天堂”开启了通往“地狱”之门。和他相依相伴的最为亲密的人一个一个的憾然离世,让他承受着不能承受的痛苦,可就是这样,命运也没有放过他,悲剧一个接着一个,眼泪完全不能表达那种刻刀在心头刻下的烙印。

整本书读起来都让人替主人公和其中的人物唏嘘不已,慨叹命运多桀,也都从书中或多或少的看到了自己、自己身边的人的童年和过往,因此产生共鸣,我想这就是余华文学作品做大的魅力吧。虽然整本书都很压抑,但是只有一段读来让人欣喜若狂:就是福贵的聋哑女儿凤霞托人找了一个对象,她的那个对象二喜出现后,整部书的最淋漓尽致的部分出现了:在那样悲惨的命运中忽然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有力的支撑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不但出现了转机,还带来了新生——凤霞和二喜的儿子降临了。不知道别人,反正我是看到这里非常的激动,体会了那种压抑后突然释放的快感。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纠结和挣扎:一方面对于残酷现实的不满,一方面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渴望。而在这纠结和挣扎中,人们变得或勇敢,或懦弱,或消沉,或积极,总之是痛苦万状乃至憎恨这个世界。而就如作者的本书序所言:做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至少我觉得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是做到了这一点。他冷静的看着福贵的人生从繁荣走向了凄苦,可是这个过程里感觉不到作者的同情或者悲愤,反倒是那种出奇的冷静让读者的思想肆意发挥,任意驰骋。

小的时候家里比较穷,爸妈总是为了生计忙碌着,到了晚上再忙家务,给我和哥哥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有时候我说“妈你早点睡吧,别干了”记得妈妈曾经对我说过:“人只要不死就得活着,活着就得干”。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的也体会了父母的艰辛。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最后都要他自己去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在最悲壮的时刻出现的时候,我希望我们能够记住:“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生活,只是一件外衣,有的人为它别上璀璨夺目的胸针,有的人在上边缝着一个又一个粗糙的补丁,但无论是华丽还是褴褛,我们都穿着专属于自己的外衣行走在风尘中,承受着外界的一切,感知着身边的一切,有爱有痛,有苦有甜。生存,还是生活,仅仅是一线之隔,一生为什么而活,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只有当内心与外物和谐之时,在人世的一遭才叫真正的生活。

正如我的题目“苦莫如福贵,乐莫如活着”。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6

《“新基础教育”论》读书心得体会

这个暑假我们对《“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熟悉。一种牵挂、欲罢不能的情绪随着新学期的来临,日益明显。在 随后的校本培训中,有幸聆听了李家成对本书的精彩导读,目睹了他充满激情与智慧的学者风范。精神振奋之余,信手翻读,有感于其中的一些描述:新时期基础教育观中强调重视“生命性”,认为身处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尽管他们拥有生命最宝贵的时候,却并不知道这一时期对于人生的独特重要价值;尽管拥有各种发展的可能,却不知道如何选择,如何学习,如何努力。最最懵懂少年期,正是成长烦恼时。即使让现在的我们回首看这段时光,我们依旧看不清,说不明是怎样度过的。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暑假,在等待中六年只晃了一晃就走远了。烦恼着作业,烦恼着考试,烦恼着大人的叱骂,这些烦恼也早已飘摇得无影无踪。我的少年时代,远远不像那时老师常挂在嘴上的那句话“你们像早晨 8-9 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虽然这激动人心的话语,曾多少次激发年少的豪情。可仅此而已,我相信那时的世界从来就没属于过我们,相反世界老是悖离我们的意愿,不是吗?曾经眩目的也仅仅是那年龄,那青春的年龄。只有那年龄说明着我们曾经拥有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候啊!重视“生命性”这样的话,确实令我深有感触,如果我们致力于教育与学生的生命血脉沟通,如果可以表达出那天真快乐的真实生命形态,这是幸事!

书中还有这样的一句话:差异的两端可能是白痴,也可能是天才!白痴往往很快被识别,引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而天才则有可能被看作怪癖、不守规矩等,遭到更多的批评或限制。强求一致,可能扼杀天才。谁能知道从事教育一辈子的老师,又有几人能有幸教到个把天才,却常常要背负扼杀天才的罪名!这是我原来的认识,原来我不懂,现在却明白了,只要我面对学生一天,就必须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们很可能由于对人的认识的“偏差”,会固执地让学生变成我们眼中的模样。如果以新的眼光看待学生,才能激发学生身上隐藏的巨大能量,从他们今天的行为中看到明日的辉煌!

《“新基础教育”论》里不乏这样的话,这样的思想:尊重学生,生命的自觉成长。像是一个丢失了理想的人,在重新找寻理想,“新基础教育论”试图让教育者回归理想。就是像她所说:“教师从每一节课中都能得到生命的满足。”语言中有由衷的深情,洋溢的激情,让我不止一次叹服:新基础真的是春天的事业!

培根在他的《读书论》里说过读书有三个作用:怡情、搏采、长才。即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即使难读如专业、理论书籍,我仍感激他拓展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心灵,纠正了我的偏见。书籍沉默不言 , 他等待着人们的开启。

尽管如此,我仍然要毫不隐晦地说,读自己爱读的书,哪怕只是一瞬间也能让你感到生活的意义。因为好奇,想要了解某个人,而去看有关他的书,或他写的书。这是我读书的爱好。“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徐志摩怀着无限深情和热爱称颂的这一女子 --- 林徽因,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当有一天我把《林徽因传》纳入我的收藏,我的喜悦难以言喻。她外貌的美丽,活泼的言语,清新的见识,穿过时光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她身上交织着清新与深刻,热情与忧郁,只有风华绝代这个词能写尽其风情与才华。由于她,建筑学亦变得生动,建筑也有了生命,建筑学家俨然就是艺术家的代言。书已看过一年,然而对于这个人,我喜欢。我也喜欢过一些写作家,如中国新锐作家 --- 王小波。可惜在他成名之际,即悄然消逝。喜欢他书的人,近年来成几十、几百倍增加。我衷心希望他的书能地久天长。

有很多时候我真感慨,语言文字的力量!跨越时空魅力依旧,仿佛有增无减! 20xx 年前孔子以简约的语言点出君子之道,而后世的子孙自觉或不自觉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了一个民族的灵魂。这便是《论语》。草草翻阅《论语》,虽只字片语,却颇可玩味。触及字眼满目“君子”?孔圣人时时以君子自居。文中像“君子不器。”“君子怀德 …..” “君子贞而不谅。”“君子成人之美 …… ”“君子求诸己 …… ”“君子衲于言而敏于行。” “ 君子坦荡荡 …… ”这样的语词屡见不鲜,遍布全书。人心向善、向美,古人对美德的追求近乎苛刻,把博学、仁德、坚定、善良、

诚信、严厉、朴实、坦诚 …… 诸多品质融于一体,才曰:“君子乎!”这样的“君子”何处寻觅呢?所以我认为孔圣人言之凿凿的“君子”,那是个理想状态。就像一种梦想,一个目标,它是高远的。但它是存在的,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培根的话,是要我们能领悟读书的各种妙处。或许各种书籍的内在有许多相通处,兼容并蓄,才可显示书的魅力,读书人身上就有博大、精深之气息。曾经有个人说最会写作的,应该是数学学得最好的人。我前面提到的王小波就是其人,我记得他是留美的理工科大学生,文革期间在农村插队时,读完一本厚厚的高等代数,在那样黑暗的年代。他在镜子上用蓝色钢笔演算习题,把镜子都写蓝了。他说那是那么美好的岁月!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7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

我们应该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

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8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使我受益匪浅。书上一幕幕使人感叹、催人进奋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

想想自己生长在祖国的怀抱里条件如此优越,学习像小猫掉鱼似的三心二意,还怕苦怕累,不能持之以恒发奋学习,真是太不应该了......

我要感谢保尔·柯察金,他使挖我懂得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正含义,激励我奋发向上,并不断攀登学习上的高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