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大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之人际关系的本质示例

本文已影响 2.25W人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六章:人际关系的本质——自制与人贵知己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之人际关系的本质  我们先来看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微信朋友圈里,有一种交情,叫做点赞之交。意思是说,除了点赞留言外再无其他互动。所谓一方有难,八方点赞。这样的关系,可以说是“无效人际关系”的典型代表了。

  今天,我们由此入手,看看人际交往的关键词。

  01

  人际关系的关键词——有效人脉

  谈到人际关系,一定会涉及到“人脉”这个关键词。

  “人脉”重要吗?我们来看看百度关键词“人脉”相关书籍的结果,有很多,比如:《人脉——个人成功的第一生产力》、《赢在人脉》、《学识+人脉=成功》、《打造黄金人脉》、《如何认识上万人——拓展人脉的55个步骤》、《90秒建立职场人脉》……

  由这个现象可见:“人脉”很重要。

  但问题是,其中真正有用的有多少?

  我的观点是:人脉不一定有用,“有效人脉”才是真正重要的资源。

  那些在微信通讯录里的几千个名字,有多少是你已经很久都没联系过的?你所谓花费的经营人脉的时间,其投入产出是否成正比?

  想明白社交平台的本质是什么。比如微信,它的本质就是社交工具,我们用这个工具是为了让沟通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但多少人已经变成了微信的奴隶:每逢节假日群发一模一样的祝福模板,每隔几分钟刷个朋友圈,只是点赞之交真有意义有价值吗?

  回到习惯二以终为始。可以想想我们每一次社交活动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和别人的见面/聚会/酒局,到底是为了面子,为了合群,为了融入?为了利益交换?为了刷存在感?还是为了情义,为了提升,为了成长,为了感恩?亦或是其他?它的价值有多大?基于此你要采用什么样的社交方式?

  拒绝无效社交,聚焦有效人脉。

  02

  打造自己=打造有效人脉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有效人脉?靠经营,靠奉承,靠金钱?

  我的答案是:要想拥有“有效”人脉,就要先提升自己。

  因为往往只有本身足够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处在同样“世界”里的人,他们的沟通成本几近于零,但彼此的交流受益则相对会无穷放大。正如同“吸引力法则”说的,人以类聚,这是一个交际中的良性循环。

  双赢的关系,才是人际交往中最持久的关系。而要做到双赢,就必须要保持“进化”步伐是同频的。

  因此,打造自己=打造有效人脉。

  联系到书中Steven在上一章提到的,时间资源是有限的,要用“要事第一”的原则,专注自己的注意力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在“社交”这件事情上,我认为,第一重要的反倒是先提升自己,学习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用自己独立赢得尊重。

  礼记中写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成大事者,必先修身。

  欲成大事者,必先修身。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从此以后就无需社交了。其实人际交往也是一种需要学习、耗费大量时间实践的技能。

  团队合作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重要,我们同样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如何更高效地和他人合作,如何有更高能地产出,如何成为让大家信赖的人,如何打造自己的口碑,如何发挥更大的价值?

  这些都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我从不觉得人际关系的持续可以只是简单地依靠技巧,真正长期、稳定、高质量的关系一定是靠双方的经营,而这经营之本在于“品德本性”。

  这里我只是提个醒,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眼下的这个阶段,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在不同的阶段,所谓“要事”极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在还没有到达那个阶段的时候,就应该沉潜下来,专注打造自己,杜绝无效社交。在自己可以发挥更大价值的时候,所谓的有效人脉自然会被“吸引而来”,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以上,也是我对于“修身”的理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03

  个人反思:

  基于此,联想到之前的“忙于奔波,各种社交”状态,我重新给自己梳理了新的“个人社交规则”:

  1以终为始——找到对“社交”的定位

  社交是为了成长,成长是为了进化,进化是为了看到“新”世界。目前阶段,我对于社交意义的定位是:建立协同进化的长期共赢关系。

  按照以终为始的原则,基于这个初心,在社交领域,我的资源(注意力、时间、精力、财富资源)也会依此聚焦。

  2要事第一——不断思考如何发挥更大价值

  人际关系的第一要事:互惠共赢。

  而共赢的背后必定依托于“价值”的产生。此处,“价值”的定义不仅仅只是金钱名利等实体,也指思想、智慧、格局、心灵、情感等非实体。

  “双赢”=彼此滋养=协同进化=长期价值

  因此,我会不断思考:我如何让关系有更大的长期价值?

  在关系中被滋养的同时,我也希望自己有更大的能力、输出更大价值,滋养更多人。

  3重新审视——复盘人际历史

  1)分类不同的社交圈与社交关系

  按照不同维度(圈子/网络/私人关系),想明白其定位和意义,基于此按照“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的原则,决定如何分配资源、方式和主题。

  例如,我自己的交际圈大致分为:

  ①按社交网络分类:亲人圈、同事圈,同学圈,EF英语圈,闺蜜圈,写作笔友圈,舞友圈,私董会。

  ②按一对一关系分类:咨询关系,业力伙伴关系,人生导师关系。

  前面提到以终为始,因为我更注重长期、价值、进化,所以会更聚焦于小规模的深度高质关系。

  2)复盘历史社交活动

  ①反思自己与他人的互动

  我经常问自己的问题是:

  该活动对我来说是否有价值,有多大价值?

  为什么有价值/该价值发生的本质是什么?

  如何把价值最大化?

  值不值得下次再去?

  我是否给与了他人价值?这份价值有多大?

  以后如何把这份价值更大化?

  思考清楚了这些问题,就明白什么才是更重要的社交活动。

  ②找到关系中的长期价值,并持之以恒

  有些活动是周期性的,短期来看貌似效果不大。可是,但凡拉长维度看长期,想明白其中的重大价值,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持之以恒。

  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比如:于我而言,每天自我觉察、睡前冥想,英孚课程,每周咨询,每周公众号写作,每月英语俱乐部,每2周的私董会……

  从长期来看对我在元认知能力、心灵、见识、视野、口语方面有极其巨大的价值。而且我已经在享受践行的益处了,这自然是我要持之以恒的事情,它们俨然已成了我的刚需。

  ③以旧换新——相处模式的优化迭代

  以前的老关系,由于各自的经历各自不同,再相见的相处模式必然和以前不甚相同,此时就应该升级相处模式。

  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机缘,顺其自然就好。

  4落地实践——提高社交质量

  1)让本来无效的时间,变得有效

  任何时间,都可以作为高效有价值沟通的契机。

  比如,我们完全可以借中饭的机会,请教同事关于工作上的优秀经验,把会议时间省出来。或者借此机会更多地了解同事们,分享和交流,观察他们的思考角度。

  2)让本来有效的时间,更有效

  ①线上线下相结合:

  互联网线上社交,也一样高效便捷。比如各类学习社群/混沌大学/得到app/007写作社团/英孚在线外教课等。

  线上交流的基础上,再发展线下关系。两线并行。同样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②跨界合一思维:

  思考如何把有效社交与其他领域结合,哪些是一石二鸟的玩法?

  比如:

  社交+老外=练英语;

  社交+HR=学习识人/看人/懂人;

  社交+同事=学习职场经验;

  社交+心理学=探索自己;

  社交+写作=分享智慧;

  社交+营销=建立个人品牌;

  社交+旅游=增长视野

  ③拒绝无效社交

  如果要参加活动/会议的,可以提前评估投入产出比。如果社交只是刷存在感,形式主义,那就没有必要。必要时也要坚定拒绝。

  做到像武志红老师说的那样“不含敌意的坚决”,以平等沟通的方式表达立场,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坚定有力地拒绝。

  当然,有些时候也要入乡随俗,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5人际网络>单线人脉

  有效的人际网络比有效的人脉更重要。

  单个“人脉”这个概念是可以彼此链接、并辐射成“人际网络”的。由重要人际节点组合所产生的重要链接网络,比单个人脉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与张力。

  以前我的社交关系更多是一对一模式的,在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就有了新启发。比如,和我有同样动力成长的几位挚友,我们模仿富兰克林一起组成了“私董会”,我们讨论并制定了共读会的愿景、目的、边界、章程、规则,流程,并达成一致在未来长期遵守并践行。

  这就是一个小型的人际网络,由此产生的价值是多重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在思维/潜能/发散度上带给我的启发和思考,是之前在一对一模式关系里所无法给与的。这也是共赢的价值。

  6心态——感恩结合行动

  六时书里虽然每天会记录要感恩的人和事,但我觉得还不够。这两年来,我在不同的时刻和地方,只要一想起他们曾带给过我的美好希望,总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因为那样的喜悦和满足无与伦比。

  我想要毫无保留地与他们分享我的成长,我的所感所想所悟,我对他们的感谢和牵挂。

  所以在印尼过中秋节的时候,我去邮局买了明信片给他们写信,回国前特意抽空去超市给他们挑选礼物。

  那些曾给我帮助的人们,我希望他们能感受到我的心意,我希望他们为我的成长而欣慰,我希望他们能过得快乐和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