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书笔记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精选18篇)

本文已影响 2.07W人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精选18篇)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1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三本新书,有:《冒险小虎队》,《百科全书》,《鸿门宴》。我最喜欢的是《鸿门宴》。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秦朝末年刘邦攻进了咸阳城,大军进驻在咸阳城外的一个叫霸上的地方。而此时,项羽也率大军赶来,很快就打到离霸上不远的新丰鸿门。可是刘邦一进皇宫,宫中没有一点金银财宝,张良说:“秦宫早在我们打进之前就被人洗劫而空,现在只是一座空城而已。”“哦”刘邦说。因为刘邦霸占咸阳城以后,项羽一直不服,就下令攻打咸阳城,刘邦得知后非常害怕,所以特去鸿门给项羽说几句好话。到了鸿门,刘邦说了几句好话又把咸阳城让给了项羽。这时刘邦找了个借口逃跑了。项羽占领咸阳城以后,到了皇宫一看,里面什么也没有,原来这是刘邦设的计。

刘邦是一个很会用计策的人,但是他只为自己想,不以大局为重,最后还是会吃亏的。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2

有人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我认为则不然。项羽失败在先前已成定数,而鸿门宴只是一个小插曲,并不能定论成败。从两个人的性格上来看,刘邦已胜项羽一筹。分析刘邦取胜的原因,是因为他反其道而行,重用人才,有较高的领导才能,且善于采纳他人意见。而项羽则反之,他不能重用有才能的人,只是一时匹夫之勇,做事优柔寡断,男子汉却有妇人之人。项羽必输。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3

刘邦是狡猾奸诈的。当听到项羽兴师问罪时,大惊曰:“为之奈何?”手足无措,窘相毕露,或许会被世人嘲笑,但刘邦不逞匹夫之勇,在项羽面前能委曲自己,甚至在部下面前,也不掩饰他的恐惧。目的达到了,他就开始为自己的逃离做准备。可以说这是政治家的深谋远虑,也是作为个体的人的阴险狡诈。

在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成大事者,一个是狂妄自大者。二者谁是真英雄,大家有目共睹。

刘邦,乃真英雄也。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鸿门宴》,讲的是刘邦的军士在挑拨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关系,刘邦带着张良等人到鸿门来向项羽道歉,项羽见到刘邦那副委屈的样子气就消了还请刘邦喝酒,席间项羽的谋士范增要项羽找机会杀了刘邦,可项羽一直没理他,范增只好去找项羽的弟弟项庄来舞剑趁机杀刘邦,可是也没成功,后来刘邦借大小便偷偷地溜走了,范增暗暗叹息:“以后我们就等着做刘邦的俘虏吧。”,后来刘邦真的强大起来,项羽被迫自杀了,刘邦赢得了天下。项羽因为有勇无谋失去了天下,刘邦有谋略才能赢得天下。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5

前几日,我们学习了《鸿门宴》这一古文,这篇古文向我们讲述了古代“鸿门宴”这一惊心动魄的“天下第一宴”。

学完课文后,难免会引起我们的深思:项羽是正因这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的吗?

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不管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不杀刘邦,他都无法称霸天下。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课文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项羽这个人,优柔寡断这样的人即使杀了刘邦,他还是无法称霸天下。同时,我们还能够发现,项羽不善于采纳他人的好的推荐,对于范增的忠言置之不理,反而听取自己的叔父的无稽之谈,这也就了他是无法得到更多优秀的人才,以至于之后发生陈平反叛,范增也弃他而去。我们常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其实,在这“得人心”之中更重要的是去得到“人才的心”。而项王在这一方面就做得很不好。因此即使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他也会由于自己的一意孤行、任人唯亲的性格而使他身败名裂的。

项羽最终被刘邦所灭,并不是正因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即使他杀了刘邦,时势造英雄,还是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刘邦来消灭项羽。项羽虽有勇却无谋,只知道用武力来征服天下,却不知道智谋要远远比武力重要。因此,项羽未能称霸天下,未杀刘邦只是客观原因,项羽自己的种种弊端才是导致他乌江自刎的主要原因。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6

这天我读了史记里的《鸿门宴》。

战国时期,赵国被围,曾几次向楚军请求救援,为此,楚怀王将军队分为两支:一支命宋义位上将军,向北进兵救赵;一支由沛公刘邦率领,向西进军关中。楚怀王与诸将相约,谁先进入函谷关,平定关中,就让谁在关中称王。

诸将大多认为西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路上都有秦军把守,而在剿灭陈胜之后,就很少吃败仗了。只有项羽因痛恨秦军击败了项梁,愿意和刘邦西进入关。因为项羽性情残暴只要他经过的地方,无不惨败毁损,于是诸侯决定只派刘邦率军西进。

刘邦奉楚怀王之命,率军西进,路上收集了陈胜、项梁的一些散兵来壮大自己的队伍,等到该攻打宛城的时候,宛城的陈恢为了不让自己的城池受到攻打,就给刘邦的队伍出了一个计谋,宛城向刘邦的军队投降,身下的几个城池就会开门迎接刘邦,并且不损一兵一马,刘邦一一照做。

到了函谷关以后,刘邦本来不想占函谷关为己有,想等其他诸侯来了,在商讨以后的事,但是有人向刘邦献计:秦地物产丰富,地理形势又好,如果其他诸侯来了,能让给您吗?刘邦觉得这很有道理,就一一照做了。

一个月后,项羽率领诸侯西进,到达函谷关,发现关门闭关,又听说刘邦一占为己有,岂能不怒,就率兵准备攻打下来,但是刘邦的兵只有十万,而项羽的兵有四十万,实力十分悬殊,张良听说了以后,就连忙让项伯来,对他说:“刘邦不敢违背项王!”项伯回答说:“明天你们必须要早点来给项王道歉啊。”

第二天一大早,刘邦只带了一百多人来见项羽,给项羽赔罪,项羽的心肠软,就答应了,便说:“你可明白给你出计谋的人是曹无伤的手下吗?”刘邦便答;“是他呀,我回去必须好好惩治他!”两个人谈得十分和谐。但是那个范增就想借机会杀了刘邦,就自称助兴舞剑,项伯见状况不妙,就拔起剑与范增对剑,项伯用身体挡住刘邦,没有机会让范增下手,刘邦见形势不妙,就带着樊哙、夏侯婴、蔡强、纪信等四人抄小路回到了军营后,立刻诛杀了曹无伤。

这篇史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杀人不心不可有,防狼之心不可无,我们要多动动脑子。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7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咏项羽》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曹操——我尊重,但他们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8

最近在看《史记》,这书很厚,都是文言文,读着挺费劲,但是读进去了也很有意思。读到《项羽本纪》时,里面最精彩的一节就是《鸿门宴》了。《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的分水岭,中国象棋也是由项羽和刘邦争霸所演变而来的。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也正是因为他的性格,让他招贤纳士,让他统帅三军,让他“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欣赏,但也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我尊重,但他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由此可见,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9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三本新书,有:《冒险小虎队》,《百科全书》,《鸿门宴》。我最喜爱的是《鸿门宴》。下方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秦朝末年刘邦攻进了咸阳城,大军进驻在咸阳城外的一个叫霸上的地方。而此时,项羽也率大军赶来,很快就打到离霸上不远的新丰鸿门。但是刘邦一进皇宫,宫中没有一点金银财宝,张良说:“秦宫早在我们打进之前就被人洗劫而空,此刻只是一座空城而已。”“哦”刘邦说。正因刘邦霸占咸阳城以后,项羽一向不服,就下令攻打咸阳城,刘邦得知后十分害怕,因此特去鸿门给项羽说几句好话。到了鸿门,刘邦说了几句好话又把咸阳城让给了项羽。这时刘邦找了个借口逃跑了。项羽占领咸阳城以后,到了皇宫一看,里面什么也没有,原来这是刘邦设的计。

刘邦是一个很会用计策的人,但是他只为自己想,不以大局为重,最后还是会吃亏的。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10

《鸿门宴》这部小说是根据电影编写的。讲的自然是刘邦、项羽二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众所周知,两雄在鸿门的这一场宴会,是刘邦反败为胜的转折点。正是正因有了这个转折点,刘邦才得以在之后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历史向来都是成王败寇,刘邦“胜了”,他成了一代明君,治国有道。我之因此要在“胜了”上方加引号,是正因刘邦只是表面上获得了楚汉相争的胜利,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一入鸿门宴,所有人都注定是失败者。

刘邦为何也是失败者?正因他变了。不管历史上如何,小说中的刘邦以前是个重情重义的大哥大。(lz13)他与萧何、樊哙等人南北征战,出生入死。他们经历过困难,经历过危险,共同有过胜利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狼狈。刘邦从来都没有摆出过架子,他信任所有的手下,绝不猜疑,他从不因失败去指责下属,把大家都当成了自己的兄弟。他和大家一齐吃饭,一齐睡觉,从不在意所谓的君臣之礼;他与张良在月光下畅谈,探讨兵法,不眠不休。他绝不抛下兄弟们一人逃生,坚信要活一齐活,要死一齐死……但是之后呢?他变得多疑,杀害了以前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兄弟们,变得面目狰狞,双手沾满了鲜血。他的改变,说到底还是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皇位,还是为了巩固稳定自己家的江山。在皇权面前,无亲情可言,更不用说是这连亲情都比不上的兄弟情义。在刘邦的眼里,江山,只能是刘家的江山,而不能是大家的江山。光彩夺目的龙椅让他变得自私,挖掘出了他丑恶的那一面。为了让后代坐稳这把龙椅,为了让自己不用为江山担忧,他挥起了屠刀,砍向那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此时的龙椅,不仅仅是金色的,还是红色的,那上方沾满了血腥,沾满了欲望,沾满了无数贤臣良将的不甘与不解。刘邦已经失去了坚信他人的潜质,经历了鸿门宴上的猜度

与算计,他早已无人可信,鸿门宴上的一幕幕场景,一点一点吞噬了他所有的信任,吞噬了他所有的善良。没错,他胜了,可这胜利却使他改变了,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的改变了。在他赴宴之前,虞姬曾问过他:“你知道这赴宴的代价吗?”他至死才明白,赴宴换来了无上的权力,而代价就是让他失去坚信任何人的权力,陷入永远的梦魇之中,无法自拔。这不是他想要的结局,亦非其他人想要的结局,但为何结局会是如此?

若想爬上最高的地方,就务必踩着兄弟、亲人的身体,正因这是作为一个王者所务必付出的代价。放松心情的句子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11

这天我读了《鸿门宴》,讲的是刘邦的军士在挑拨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关联,刘邦带着张良等人到鸿门来向项羽道歉,项羽见到刘邦那副委屈的样貌气就消了还请刘邦喝酒,席间项羽的谋士范增要项羽找机会杀了刘邦,可项羽一向没理他,范增只好去找项羽的弟弟项庄来舞剑趁机杀刘邦,但是也没成功,之后刘邦借大小便偷偷地溜走了,范增暗暗叹息:“以后我们就等着做刘邦的俘虏吧。”,之后刘邦真的强大起来,项羽被迫自杀了,刘邦赢得了天下。项羽正因有勇无谋失去了天下,刘邦有谋略才能赢得天下。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12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楚霸王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曹操——我尊重,但他们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13

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生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之后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会办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该他做。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对象,美丑错位,善恶颠倒,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

项羽本是一个英雄,这是古之定论。但项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且不说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围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单说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令人心曳神摇,感佩万分。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着即发兵击之,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虽有怀王之约,但刘邦侥幸入关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称王,毫无愧疚之心,实非正人君子所为。刘邦前来道歉,项羽不仅仅予以原谅,而且当即说出了告密者,这是他的磊落而非卤莽。过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之?只有以诚相见,才能尽弃前嫌,和好如初。大敌当前,岂容内讧?樊哙私闯军帐,恶言相向,项羽不仅仅不计较,反而酒肉款待,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钝。樊哙为救其主,敢做敢当,可见其忠;生吃彘肩,可见其勇。忠勇皆备,堪称好汉。项羽壮之,可谓好汉惜好汉。刘邦不辞而别,实属无礼,项羽不仅仅不在意,还网开一面,助其逃脱,这是他的仁义而非不智。刘邦毕竟是义军主将,劳苦而功高,如若杀之,实属不仁不义,与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两样?勇敢,豪放,从容,率直,磊落,大度,仁义,这就是历史上项羽,一个集世间伟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这些伟大人格如日月经天,光华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仪。这是他为人的大人格,作为一个英雄的大人格。

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一个具有帝王气质、君子风范的英雄。

项羽的人性美还在于它的本真和纯朴。项羽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具有人之常情。兵败垓下,退守乌江,走投无路之际,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让我们窥见了他心底最真实的一面,那里有他的自责,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对江东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宁死不肯回江东,源于他的自尊,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诠释。他爱江山更爱美人,而且爱的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他是一个硬汉子,但也有软弱无助孤寂难奈的时候,也需要女生纤纤细手的抚慰,也需要感情的滋润。一幕“霸王别姬”,把一个男生爱的情怀爱的无奈展露无遗,让人心碎。他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大火三月而不灭,虽然有些过分,但我们能够明白。秦的暴政,已经天怒人怨,彻底埋葬这个罪恶的政权,是人心所向。熊熊燃烧的大火,无宁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泄对暴秦的愤怒。分封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做了个徒有虚名的“西楚霸王”。别人都忙着抢地盘,而他却衣锦还乡,陶醉在乡亲们赞美的旋涡里。他在乎的不是实惠,而是名声,如同小孩做游戏,要的就是名分。他敢爱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洒脱。这是项羽的小人格,一个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纯朴的本性。项羽,一个洋溢着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项羽本来就应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泽被后世,名垂青史。但他生不逢时!他的优秀品质,没有帮忙他成就大业,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点,被他的对手利用,以致功败垂成,遗恨千古。鸿门宴上,除掉刘邦还不容易?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已,但项羽愣是没这样做,他坚信了刘邦的花言巧语。在卑鄙奸诈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鲜有不失败的。这并不值得个性,正因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如同一个职业拳击手应对一个不守规则的市井无赖,二者的道德水准差距太大,根本无法对决。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历代的皇帝老儿,无不心狠手辣,奸诈多端,刘邦原本不就是一个乡里无赖么?我们往往把项羽的杯具看成其性格的杯具,这是对英雄的蔑视和侮辱。项羽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源于社会的黑暗无序、百姓的愚昧无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过于完美了,以致不能被那个时代所理解。他的诞生,实是时代的错误!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统治者的欺世盗名,是庸俗小人的势利偏见。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是一个英雄,一个光彩夺目的英雄。刘邦虽然胜利了,但他仍然是一个小人,一个十足的小人!

黄钟被毁,瓦釜雷鸣。好人受欺,小人得志。这是人性的异化,审美的错位。这天,刘邦一类的奸诈虚伪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顶礼膜拜,项羽这样没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视。历史的脚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但人类的思想还停留在公元前的蒙昧时期!这无疑是社会的悲哀,这说明社会的无序,道德的低下,较两千年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道德礼貌的重建,任重道远!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14

秦始皇赢政吞并六国后,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四海,天下已定。始皇便到处巡逻。所到一处,百官前呼后拥,车马相连,浩浩荡荡,其威风可想而知。一次途中,老百姓挤满了街道,争着瞻仰这位兼并诸侯统一中原的大皇帝。人群中一位浓眉大眼、杀气腾腾的少年说道:"大丈夫就该如此!"还有一位年龄略长的庄稼汉说道:"日后我也要这样!"这两位瞧不起秦始皇的人物:一位是西楚霸王项羽,另一位便是汉高祖刘邦。

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咽呜叱咤,千人皆废。最后却身死东城,为天下笑!刘邦为一地痞无赖式的亭长,却平荡群雄,建立汉室江山。二人在鸿门宴上的较量便可知一二。

鸿门之宴,项羽和刘邦同坐一席。项庄已经把剑取出来了。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划,‘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摆出。项羽偏偏徘徊不迟,让刘邦逃走。枉费了亚父范增的一片苦心,无奈之下骂之"竖子不足与谋,夺天下者沛公也!"垓下之败,横渡乌江便可卷土重来!尚未知鹿死谁手的项羽偏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念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乎,拔剑自刎,遗恨乌江!失败原因,韩信所说,"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相比之下,刘邦则高明得多。他口若悬河般地笼络项伯。向项伯解释时,将自己的政治意图掩饰得丝毫不见。后来连自己的父亲身在俎下,都要分取一杯羹,更何况至军之后立诛曹无伤……

不管结局如何,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15

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生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之后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会办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该他做。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对象,美丑错位,善恶颠倒,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

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着即发兵击之,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虽有怀王之约,但刘邦侥幸入关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称王,毫无愧疚之心,实非正人君子所为。刘邦前来道歉,项羽不仅仅予以原谅,而且当即说出了告密者,这是他的磊落而非卤莽。过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之?只有以诚相见,才能尽弃前嫌,和好如初。大敌当前,岂容内讧?樊哙私闯军帐,恶言相向,项羽不仅仅不计较,反而酒肉款待,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钝。樊哙为救其主,敢做敢当,可见其忠;生吃彘肩,可见其勇。忠勇皆备,堪称好汉。项羽壮之,可谓好汉惜好汉。刘邦不辞而别,实属无礼,项羽不仅仅不在意,还网开一面,助其逃脱,这是他的仁义而非不智。刘邦毕竟是义军主将,劳苦而功高,如若杀之,实属不仁不义,与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两样?勇敢,豪放,从容,率直,磊落,大度,仁义,这就是历史上项羽,一个集世间伟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这些伟大人格如日月经天,光华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仪。这是他为人的大人格,作为一个英雄的大人格。

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一个具有帝王气质、君子风范的英雄。

项羽的人性美还在于它的本真和纯朴。项羽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具有人之常情。兵败垓下,退守乌江,走投无路之际,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让我们窥见了他心底最真实的一面,那里有他的自责,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对江东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宁死不肯回江东,源于他的自尊,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诠释。他爱江山更爱美人,而且爱的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他是一个硬汉子,但也有软弱无助孤寂难奈的时候,也需要女生纤纤细手的抚慰,也需要感情的滋润。一幕“霸王别姬”,把一个男生爱的情怀爱的无奈展露无遗,让人心碎。他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大火三月而不灭,虽然有些过分,但我们能够明白。秦的暴政,已经天怒人怨,彻底埋葬这个罪恶的政权,是人心所向。熊熊燃烧的大火,无宁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泄对暴秦的愤怒。分封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做了个徒有虚名的“西楚霸王”。别人都忙着抢地盘,而他却衣锦还乡,陶醉在乡亲们赞美的旋涡里。他在乎的不是实惠,而是名声,如同小孩做游戏,要的就是名分。他敢爱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洒脱。这是项羽的小人格,一个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纯朴的本性。项羽,一个洋溢着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项羽本来就应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泽被后世,名垂青史。但他生不逢时!他的优秀品质,没有帮忙他成就大业,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点,被他的对手利用,以致功败垂成,遗恨千古。鸿门宴上,除掉刘邦还不容易?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已,但项羽愣是没这样做,他坚信了刘邦的花言巧语。在卑鄙奸诈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鲜有不失败的。这并不值得个性,正因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如同一个职业拳击手应对一个不守规则的市井无赖,二者的道德水准差距太大,根本无法对决。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历代的皇帝老儿,无不心狠手辣,奸诈多端,刘邦原本不就是一个乡里无赖么?我们往往把项羽的杯具看成其性格的杯具,这是对英雄的蔑视和侮辱。项羽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源于社会的黑暗无序、百姓的愚昧无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过于完美了,以致不能被那个时代所理解。他的诞生,实是时代的错误!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统治者的欺世盗名,是庸俗小人的势利偏见。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是一个英雄,一个光彩夺目的英雄。刘邦虽然胜利了,但他仍然是一个小人,一个十足的小人!

黄钟被毁,瓦釜雷鸣。好人受欺,小人得志。这是人性的异化,审美的错位。这天,刘邦一类的奸诈虚伪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顶礼膜拜,项羽这样没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视。历史的脚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但人类的思想还停留在公元前的蒙昧时期!这无疑是社会的悲哀,这说明社会的无序,道德的低下,较两千年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道德礼貌的重建,任重道远!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16

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人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后来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会办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该他做。 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对象,美丑错位,善恶颠倒,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

项羽本是一个英雄,这是古之定论。但项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 且不说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围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单说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令人心曳神摇,感佩万分。 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着即发兵击之,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虽有怀王之约,但刘邦侥幸入关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称王,毫无愧疚之心,实非正人君子所为。 刘邦前来道歉,项羽不仅予以原谅,而且当即说出了告密者,这是他的磊落而非卤莽。过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之?只有以诚相见,才能尽弃前嫌,和好如初。大敌当前,岂容内讧? 樊哙私闯军帐,恶言相向,项羽不仅不计较,反而酒肉款待,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钝。樊哙为救其主,敢做敢当,可见其忠;生吃彘肩,可见其勇。忠勇皆备,堪称好汉。项羽壮之,可谓好汉惜好汉。 刘邦不辞而别,实属无礼,项羽不仅不在意,还网开一面,助其逃脱,这是他的仁义而非不智。刘邦毕竟是义军主将,劳苦而功高,如若杀之,实属不仁不义,与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两样?勇敢,豪放,从容,率直,磊落,大度,仁义,这就是历史上项羽,一个集世间伟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这些伟大人格如日月经天,光华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仪。这是他为人的大人格,作为一个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一个具有帝王气质、君子风范的英雄。

今天,刘邦一类的奸诈虚伪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顶礼膜拜,项羽这样没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视。历史的脚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但人类的思想还停留在公元前的蒙昧时期! 这无疑是社会的悲哀,这说明社会的无序,道德的低下,较两千年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 道德文明的重建,任重道远!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17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咏项羽》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曹操——我尊重,但他们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鸿门宴》小学读后感 篇18

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人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后来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会办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该他做。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对象,美丑错位,善恶颠倒,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

项羽本是一个英雄,这逝之定论。但项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且不说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围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单说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令人心曳神摇,感佩万分。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着即发兵击之,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虽有怀王之约,但刘邦侥幸入关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称王,毫无愧疚之心,实非正人君子所为。刘邦前来道歉,项羽不仅予以原谅,而且当即说出了告密者,这是他的磊落而非卤莽。过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之?只有以诚相见,才能尽弃前嫌,和好如初。大敌当前,岂容内讧?樊哙私闯军帐,恶言相向,项羽不仅不计较,反而酒肉款待,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钝。

樊哙为救其主,敢做敢当,可见其忠;生吃彘肩,可见其勇。忠勇皆备,堪称好汉。项羽壮之,可谓好汉惜好汉。刘邦不辞而别,实属无礼,项羽不仅不在意,还网开一面,助其逃脱,这是他的仁义而非不智。刘邦毕竟是义军主将,劳苦而功高,如若杀之,实属不仁不义,与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两样?勇敢,豪放,从容,率直,磊落,大度,仁义,这就是历史上项羽,一个集世间伟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这些伟大人格如日月经天,光华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仪。这是他为人的大人格,作为一个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一个具有帝王气质、君子风范的英雄。

项羽的人性美还在于它的本真和纯朴。项羽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具有人之常情。兵败垓下,退守乌江,走投无路之际,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让我们窥见了他心底最真实的一面,这里有他的自责,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对江东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宁死不肯回江东,源于他的自尊,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诠释。他爱江山更爱美人,而且爱的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他是一个硬汉子,但也有软弱无助孤寂难奈的时候,也需要女人纤纤细手的抚慰,也需要爱情的滋润。一幕“霸王别姬”,把一个男人爱的情怀爱的无奈展露无遗,让人心碎()。

他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大火三月而不灭,虽然有些过分,但我们可以理解。秦的暴政,已经天怒人怨,彻底埋葬这个罪恶的政权,是人心所向。熊熊燃烧的大火,无宁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泄对暴秦的愤怒。分封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做了个徒有虚名的“西楚霸王”。别人都忙着抢地盘,而他却衣锦还乡,陶醉在乡亲们赞美的旋涡里。他在乎的不是实惠,而是名声,如同小孩做游戏,要的就是名分。他敢爱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洒脱。这是项羽的小人格,一个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纯朴的本性。项羽,一个洋溢着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项羽本来应该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泽被后世,名垂青史。但他生不逢时!他的优秀品质,没有帮助他成就大业,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点,被他的对手利用,以致功败垂成,遗恨千古。鸿门宴上,除掉刘邦还不容易?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已,但项羽愣是没这样做,他相信了刘邦的花言巧语。在卑鄙奸诈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鲜有不失败的。这并不值得奇怪,因为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如同一个职业拳击手面对一个不守规则的市井无赖,二者的道德水准差距太大,根本无法对决。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历代的皇帝老儿,无不心狠手辣,奸诈多端,刘邦原本不就是一个乡里无赖么?我们往往把项羽的悲剧看成其性格的悲剧,这是对英雄的蔑视和侮辱。项羽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源于社会的黑暗无序、百姓的愚昧无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过于美好了,以致不能被那个时代所接受。他的诞生,实是时代的错误!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统治者的欺世盗名,是庸俗小人的势利偏见。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是一个英雄,一个光彩夺目的英雄。刘邦虽然胜利了,但他仍然是一个小人,一个十足的小人!

黄钟被毁,瓦釜雷鸣。好人受欺,小人得志。这是人性的异化,审美的错位。

今天,刘邦一类的奸诈虚伪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顶礼膜拜,项羽这样没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视。历史的脚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但人类的思想还停留在公元前的蒙昧时期!这无疑是社会的悲哀,这说明社会的无序,道德的低下,较两千年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道德文明的重建,任重道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