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大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本文已影响 2.5W人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

一口气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读完,深有感触。

全书以提牵引与实际的管理实践联系甚为紧密,此书还非常确定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学会?”答案是肯定的。与此同时发现自身在管理实践中确有很多方面考虑欠周全。

书中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管理者,书中将“管理者”的定义扩大为能为组织作出贡献的知识工作者均可称之为“管理者”。我认为,现代意义的管理者可以有更为宽泛的理解,即拥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称之为管理者。这是一个泛概念。例如一个清洁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样的方式和时间来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认为他就可以称之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对于管理者,真正的制约不是金钱或是其他资源,而是时间。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创造而唯独时间是无法被创造且是绝对固定的。但由于他的免费,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么,对于这样真正稀缺和高价值的资源,我们应当给予绝对的重视和精确的管理,把自己的时间花在真正创造价值上。这里,德鲁克提供给了我一个方发,抽样记录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消耗,不要事后回忆,要马上记录,这样可以不断查看自己的时间支出,以作出正确调整。此外,德鲁克还提出,时间应当整块运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个报告,我花3小时写完要比我每天10分钟花18天写完质量高出许多,这点我深以为然,并在实际中应用。

管理者自身还应当准确定位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想清楚自己能贡献什么。这是我作为SIFE队长和学生会副主席欠思考的问题,在SIFE,考虑的事项过于细节,求全责备,结果弄得自己比较疲惫,周边的伙伴也跟陀螺一样跟着我转。与此相比,在学生会我就不尽责了,很少主动策划事情,更多的是事来受命,虽能解决问题,但毕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如此说来只是说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贡献点”在何处。想清楚这个,还需要重点花功夫的就是人际关系和有效会议了,通过这两者来控制组织的作为以及体现自身的贡献。

组织中的人不可能劝全是“通才”,往往是各种人才都有,这样的组织也才平衡。从我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就需要明确他们各自的长处和需求是什么,然后关注他们的长处并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来提高业绩,而不是把焦点放在短处,这样往往选出来的人是“不差的人”,而组织需要的是“优秀的人”哪怕只在一方面。但这并不是不考虑短板,这对于不同的工作或岗位来说有不同的标准和底线,这是我需要把握清楚的。同时,应该明确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按照“紧急”、“重要”来划分四个维度从而决定做事的先后顺序。

我在组织中的工作其实大部分就是做决策,那么决策的有效性就直接决定组织工作和我自身贡献的有效性。德鲁克给出了很好的参考准绳,即,以结果为导向。把所有决策的焦点放在最后的结果上,这样就不至于偏颇。

通过此书的一些启迪,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的观点,“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否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2

买书的初心其实并不是我自己想做一个管理者,而是想看看别人是否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但是阅读了大部分内容以后,我发现其实不必要关心自己是不是管理者,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管理者,管理自己每天的日常工作、时间、决策等等。其实它对我们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可以从多个纬度来帮助我们怎样合理的管理自己的工作方式。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作为领导者,是不是作出了一个合理的决定以及我们怎么面对这些情况。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作为管理者必须是卓有成效。智力、想象力以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于“体力工作“而言,我们所重视的只是“效率“。所谓的“效率“,可以说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的能力。体力工的成果,通常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本身具有效用的产品。他们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应用到实际行动上。因此,知识工作者必须做到一些体力工作者不需要做的事,他必须具有有效性。

谁是管理者在这里,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效果和成果的决策。

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属于别人,而不是属于自己;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敢于采取行动改变周围的`一切;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算有效;管理者是身处一个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

我们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期望人的能力突然的提高。我们需要学会建立这么一种组织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我们不能一味的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完成绩效。

考虑到组织的需要,有效性应该受到优先的重视。同时,有效性也是管理者达到目标和绩效的必要手段,因此更应该受到高度优先的重视。

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有效性并不是一种天赋,它是可以培养和学习的。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学会卓有成效呢,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认识就是:人人都具有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这一训练使他们工作起来能卓有成效。所有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下面的五项是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时间管理,时间的有效性;

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外界的贡献;作为一个管理者或者一个普通工作者,主要的任务就是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有效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结果;

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管理者经常受到种种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在非生产性的和浪费时间的事物上。

对于管理者来说,他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组织对他的时间要求往往越大。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须能将时间做整块的运用。如果将时间分割开来零星使用,纵然总时间相同,结果时间也肯定不够。

组织人数越多,有关人事的决策也肯定越多。对于人事的问题决定的太快,很容易铸成错误。人事决策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决策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只有在反复考虑多次之后才能看清楚。

今天的生活水准之所以提高,是以不断创新和变革的经济为前提的。创新和变革,形成了对管理者时间的过度需求。如果时间短促,一个人就只能考虑他已经熟悉的事只能做他曾经做过的事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

读了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最大的收获是一些管理理念的转变,书中的很多案例都能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可以更加辩证地看待和分析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传统的制造型企业,聚菱燕已经发展了二十年,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生产经验,也培养了一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设备逐年老化、员工老龄化、成本不断升高等一系列困难,同时,我们的一些思想观念也比较守旧。近年来整个汽车产业发展遇到瓶颈,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突然发现,“狼”是真的来了。

在新的形势下,以前一些传统经验已经不适用。例如,过去推崇的“合理库存”现在变成了占用流动资金;以往的“大而全”也逐步被“小而专”取代。当我们站在客户的位置上想客户所想时,很多问题就要重新分析考虑了。

书中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美国汽车的安全性问题,一开始业界关注的是车辆本身的安全、公路工程以及驾驶人员的训练,事实也证明了这些都行之有效,但安全事故仍然持续上升。直到人们进一步分析发现,3/4的事故是由于醉驾或有“行车肇事倾向”的人所致,这类问题又恰恰是前述管理方案无法企及的。汽车制造商改变思路,在考虑“正常驾驶”时安全的同时,更要考虑“不正常驾驶”下的安全,事故也就大为减少了。

按照精益生产的理论,我们要做到“不接受、不生产、不流出不良品”。我们通过原料的品质前置监控,能够最大限度地杜绝原料不良品的使用,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仍然无法全部避免不良原料流入,而这些原料必然会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如果我们能够尽早发现不良原料,在制造时提前变更适合的配方,制造出合格的产品,就可以减少返工造成的浪费。而适合的配方,就是针对以往不合格原料的“不良原因”积累而做出的改良。对于同一牌号产品,预先设计几组配方,然后“对症下药”。

当然,找出不合格原料的“不良规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多年来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这恰恰是我司的优势,我们有大量的技术、生产、品质数据,再加以专业的分析,一定可以总结出规律,并加以推广,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浪费的目的。

同样,我们已经生产了二十多年,使用了日本制钢所、东芝和国产典型的挤出机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同样有规律可循,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我们集中人力、物力,将所有故障的发生频率、原因汇总、解决方案等统计分析,做成可视化手册,再通过不断的模拟训练以提高员工应对水平。在实际故障发生时,一线员工在逐级上报同时,在授权下也可以根据手册说明妥善解决,这样能够大大减少等待处理的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诸如此类,在变化中发现问题,找到新的解决办法,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理由,确保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保持永久的战斗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