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大全

《历史的脸谱》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本文已影响 2.23K人 

《历史的脸谱》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历史的脸谱》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作者:施佳丽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中国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

初次接触余秋雨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文化苦旅》,读完,深深被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折服,他的作品以人、历史、自然浑沌地交融在一起,由历史沧桑感引发出人生沧桑感,在山水历史间跋涉的时候有了越来越多的人生回忆,并用这种回忆渗入了笔墨之中;他的作品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余秋雨思接千载,天马行空的联想力,和他对历史、对文化渗透着的领悟力,使得他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留下一席之地。他的谈史谈鉴的《山居笔记》、阐述立身处世的《霜冷长河》、《行者无疆》,以及对比几大文明的《千年一叹》,还有类似回忆类的封笔之作《舍我一生》,我都读过,读完后,总想写点什么,而一直未敢动笔,只怕自己的看法太浮浅,甚至落入俗套。

《历史的脸谱》是余秋雨的语录绘本。这本书是余秋雨经典语录的摘要,内容简洁明了,并又由女漫画家钱海燕配了图,更显得生动而通俗易懂。这本书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

现在已有不少学者在讨论,我们今天在人文坚持上究竟要坚持一些什么?是儒家学说中的哪几条教诲,还是西方文明的哪几条原则?是高雅的情操风度,还是传统的处世哲学?在我看来,这样的讨论应该是有意义的,可惜常常流于学究式的逻辑归纳,与社会的实际状况和接受可能隔了一层。伪精英的主要姿态是反对巨俗、鄙视流行、抵拒沟通、抵拒传媒,而真精英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倒这一切界限,为民众承担责任。

现在做文化的人越来越多,而到底哪些人属于真正的文化人呢?所谓的“精英”一大片,其中也有不少是“伪精英”,他们打着文化人的旗帜,实际上只是为了增添自己的名誉,并不是在创作一些根植于人民群众的、让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讲到文化,余秋雨提出了八个字:“面对文学,背对文坛”,真正的文化人是会不断地从实际生活中探索与追寻的,在探索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沾染好多泥巴,很多是说不明白的泥巴,有的是丢给你的,有的是你自己招来的。但是我认为这些泥巴并不妨碍你的创造活动。浑身泥巴,还在低头创造,这是一种人。另外一种人不断在洗刷自己,搞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但其实他大部分的生命时间都耗费在洗刷自己上了,这就是那些伪精英。真正的文化应该是接地气的,余秋雨也在书中提到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中有一个情节:麦克白夫妇在黑夜施计谋杀了邓肯王,一夜狂迷,直到第二天早晨听到送牛奶的人在敲城堡的门,才突然苏醒。送牛奶的敲门声非常通俗,却具有帮助别人拔离黑夜狂迷的作用。今天我们的许多“深刻”,其实也是一种黑夜狂迷,正需要用通俗来敲醒。年轻时总是一次次等待着某种深刻的声音来敲醒我们的愚笨,等到年长才发现,真正敲醒我们的,总是通俗的声音。皓首穷经,两袖清风,素衣简餐,无意钱财,不沾世务,不理传媒,不知娱乐,不交官场,却又具有极正确的政治立场,一旦斗争激励,总能站到第一线,我想这可能是最高的一种文人风范了吧。

讲到历史,余秋雨诙谐地说,除了希腊的克里特文明几乎完全是毁于火山爆发之外,古埃及的遗传疾病是保守,古巴伦的遗传疾病是残忍,古波斯的遗传疾病是奢靡,古印度的遗传疾病是蹈空。它们当时都没有引起警惕,甚至都把疾病当做了优势。那么中华文明的遗传疾病是什么呢?是内耗。请大家注意,一种把心思主要放在人际关系和人伦关系上的文化,那必然是内耗文化。要了解这种文化,我想只要看看清宫电视剧就知道了——甭问哪个台在演,现在哪个台都演。

我想这将是中华文明的悲哀之处,我们在搜集古代文献,别人在探索现代未知;我们在注释,别人在设计;我们在抄录,别人在实验;我们在缅怀,别人在创造……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火药,但是主要是用来放爆竹;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指南针,但主要是用来看风水;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造纸,但主要是用来剪窗花;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印刷术,但主要用来印年画。如果认为这样自嘲有损于民族形象的话,那也可以加一句:我们中国人本来就不喜欢侵略性的战争和航海,因此,把一切发明都运用在民间节庆上了。

讲到青春,余秋雨希望我们广大青年把握住自己年轻的生命,“因为将来会有无数的生命认识你”,未来总是充满未知,但这也是它的动人之处。不管你现在埋没在多么肮脏的泥堆里面,如果你真是美丽的,那你迟早都会得到承认,并且登上罕见的美的最高峰。因为美可以沉睡,但不会死亡!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记得童年里这样的句子:“在海的最深处,水是那么蓝,蓝得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那么清,清得像最透亮的水晶。它是那么深,深得任何船只的铁锚都够不到底;要想从海底到达海面,你得把世界上所有教堂的尖塔一个接一个全都摞起来才行——海的女儿,就住在那里……”余秋雨认为,童话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之一,人类精神的起点和归宿,都是童话。不同的是,天真的孩子常常把童话看成真事,智慧的老人喜欢把真事看成童话。其实,童话不仅仅属于儿童,我们看一个成年人是否依然年轻、依然可爱,就看在他的心里还装着多少童话。

读余秋雨文字,就如读着一本厚厚的历史,更有万象的人生世态和丰富的个人情感。余秋雨的心是年轻的,他的心又是迟暮的。有着儿童的天真,有着老人的睿智,因而有了天真的向往新奇的心,有了发自内心的对历史的感悟。因此他的人生应是美丽的。他追寻的心中的“阳关雪”,他对对待那些曾经辉煌的文明的隐没、对待曾经遭受蹂躏的过去,不再如别人所云的那样将罪过归咎于一个无力回天的道士。历史的失落该有历史的更深层的本质的。历史的源远流长也正是因为它有令人悲痛的过去。正如他在《废墟》一文中曾经说过的:“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是建筑的黄叶。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功夫没有表情,脸谱遮盖表情,锣鼓夸张表情。而中国的历史应该是怎样的脸谱,而我们现代人又应该持有怎样的表情?一个人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了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而余秋雨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有了老人的睿智,有了儿童的心情,方有正视历史的勇气。我想这就是余秋雨给我的回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