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大全

历史故事读书笔记之一语误国的战国四君子平原君

本文已影响 5.68K人 

历史故事读书笔记之一语误国的战国四君子“平原君”!

平原君是赵国人。赢姓赵氏,名胜。远古时期,既有姓,又有氏,姓氏一分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的总体称谓;“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的标志。赢姓赵氏源起于西周的造父,他是皋陶的十世孙。舜帝时期,皋陶曾担任掌管刑法的“理官”。为人一生正直清明,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之一。

造父是历史上著名的善御者(皇帝车夫),他经常调教良驹献给当时君王周穆王,一次同周穆王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返。恰逢当时徐国徐偃王造反。在此关键时刻,造文驾载周穆王日行千里,迅速回到京城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叛乱。由于造父驾车技术娴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 封赐于他,赵姓由此而来。几十年后的周孝王时期,造父的侄孙非子,不仅精通驾驭之术,而且懂得豢养技巧,因此被周孝王封于秦地(今甘肃天水),成为秦国开国元君。到周幽王时期,造父的第七世孙叔带来到晋国侍奉晋文候,自叔带后,晋国的赵氏家族日益兴旺,最终导致“三家分晋”,赵氏独处一国,其余两国分别为“韩国”和“魏国” 。

赵武灵王时,他的小儿子赵胜——文中主人公平原君。史载:“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法相,复位”(《平原君虞卿列传》)。所以,他同赵惠文王是兄弟,是赵孝成王的叔叔。由此可见,赵氏家族是东周战国时期宗室大族,平原君赵胜一生捕佐惠王及孝成王,那,又为何说他一语误国呢?

历史故事读书笔记之一语误国的战国四君子平原君

事情是这样的,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取了上党(今山西长治)、野王(今河南沁阳)。他的作战方略是先将韩国交通要道,边陲安塞封死。于是韩国郡守欲将冯亭上党郡割让给赵国、希望联合赵国攻打秦国。史载:“赵豹出,王召平原君与赵禹而告之。对曰:‘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乃赵胜受地”《史记 赵世家》。此时没有经过认真思考整个事件的平原君赵胜,稀里糊源涂地听取了赵孝成王和赵禹的建议,随即答应接受上党十七城。殊不知,正是这十七邑的接收,却断送了赵国四十万兵士的性命,史称“长平之战”。第二年,秦发兵围攻邯郸,虽经平原君与其他国家诸多努力,秦国退兵。然而长平之战,已使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没有与秦国抗衡的力量。所以,太史公在为平元君做列传时,最后评价为:“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以此说明,平原君不识大体。没有聪慧的头脑,没有大局观念,不能及时预测事态的发展,因此有了太史公对此的评价。所才说平原君的一语误国,导致赵国苟延残喘,频临危险边缘。

纵观当今社会,多少有志之士得不到应有的公平待遇,空有抱负,难以施展才华。而那些善于察言观色,溜须拍屁的,没有能力的人却青云直上,占据要位,挖空心思搞特权、霸权,懒政,怠政,从不为民众办实事。有所作为的,想为民众办点实事,却是阻力重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通过一系列举措,有力地解决了许多工作中的问题,现在,我们的祖国,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就此祝愿祖国和谐富强,繁荣昌盛。

人的一生,有功亦有过。只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仍旧是一叶浮萍,随着滚滚波涛、时而逆流,时而旋转,而那些浪花,便是后人们的评论,或者,亦说亦云吧。

虽然平原君赵胜的决策将赵国置于万劫不复之地,但他仍然有许多值得赞扬的事迹。只不过,那些事迹,在那个战乱纷起的时代,被人们忘记了,但并不代表不曾有过。那些值得赞扬和肯定的事情,历史将永远铭记。

作者:二月风文学社 路小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