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大全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大纲

本文已影响 4.48K人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原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他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素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书籍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1

这个寒假,我在学校提供给每位老师的阅读书中,精心挑选了闫学老师所著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这本书是闫老师在十几年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作品、深入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工作中的实际影响所完成的一部书,看过此书后,觉得受益匪浅。其中,对《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这篇文章,感受颇深。

在这篇文章中闫老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学的论述,“教学,这只不过是广义概念的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教育中没有主要次要之分,犹如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闫老师用这句话引起我们每位教育者的深思: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短视与功利行为泛滥的教育行为中,我们教育者在行使教育职责时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该是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涯中,他首先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的心灵,他把保护孩子免受苦难的煎熬看成是教师最重要的使命。他认为成年人偶尔说出的一句话,或者一次偶然的沉默,都会像锋利的刀子一样伤害孩子。因此,闫老师认为“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些柔弱的心灵是教育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教育这朵花才能开放得鲜活美丽,也只有这样,教育中的那片花瓣_____教学,才能鲜活美丽”,这些发人深省的语句表达她对当今教育教学一些短视与功利行为的看法,更表达她的期望,那就是教育应该有超乎功利的追求,那就是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面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更会面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生存,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教育不仅要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和自尊。所以我们必须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究竟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灵,我们所做的一切究竟能不能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念,让他体验到生活的欢乐和作为人的尊严?

想到这些,不禁使我想到我的学生小健,小健是有着高高的个头,忧郁的大眼睛男孩。刚升入初中时,我看到他的成绩单都惊呆了,他不但科科不及格,甚至有的学科居然得个位数,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真不知该如何进行教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牺牲很多个人时间,为他无偿补习,但收效甚微,他不但成绩总是倒数第一,劳动也不积极,对待班级的各种活动更是冷漠,所以,同学们慢慢的开始疏远他,有时候有人还会嘲弄他,我在给他又补习,又经常谈话都不见效后,也有些泄气,觉得他简直是无药可医,甚至都有想放弃教育他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修自己的桌椅时神情的那份专注、自信,动作的一招一式,有条不紊与课堂上呆若木鸡的他有天壤之别,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聘请他为班级的备品维护员,让他有机会发挥这个特长。我还特意带他到学校后勤韩老师处,学习修理桌椅的各种方法,他学的很用心,还会不时的向韩老师提出问题。从那以后,班级的备品一有损坏总会被他及时修理好。同学们看到他手艺高超,桌椅出现问题、甚至一些常用的小物品出现问题,都会求他帮忙,他总会热情的相助,于是,他和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他那忧郁的眼神变得明朗起来。我趁热打铁又提供给他很多参与活动的机会,他一改之前的冷漠,热情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于是运动会上有他快速吹气球无绳系气球的身影,班级搬家时,有他打理班级物品装箱打包的身影,跳绳比赛场上,有他灵活跳动的身影。

同学们通过活动发现他身上更多的优点,他通过各项活动展示了自己,获得了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与尊重,赢得了自尊。最可喜的是不但他的生活改变了,他的学习成绩竟然也略有提高,初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他终于扔掉倒数第一的交椅,当他开心的向我汇报这一消息时,我也是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因为如果当初我只以学习成绩论成败,那么就不会有今天这个阳光男孩小健。

正因为有以上的经历,所以当我读到闫老师写的《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时,引起我内心强烈的共鸣,内心也更坚定了教育的信念——孩子不是学习机器,作为教育者有责任把孩子当作“人”来对待,教学重要,但它只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育人更重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教育出一个心理健康,积极面对生活,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真正的人,我认为这也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引以自豪的事。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2

终于正式放假了。在初放假的这几天里,我读完了闫学老师的著作《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提倡老师们阅读,提倡师生共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会阅读,则不能生活,也不会获得幸福。阅读是人生的必须,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乃至于能否像一个人那样活着,都取决于他是否能够阅读。我们要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从闫学老师和许多特级教师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快速成长都与阅读分不开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改善自身课堂教学之现状,让我们的课堂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通过阅读,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交流的地方。教师的个人阅读,可以促进教师写作能力的提高,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带领孩子阅读,是为了完善人的内心世界。许多优秀品质的培养,都是从阅读中得来的。

从20xx年开始,我引领孩子们一起共读。我们一起晨诵,给孩子们送生日诗;中午午读,我和孩子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阅读时光。我们经常交流自己的作品,和孩子们一起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教师阅读,给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作用;教师写作,为自己树立了班级威信。

通过送诗,陶冶学生情操,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帮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诗歌中的语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比较易于接受。如:诗歌中有“我发现---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很美,每个孩子都形态各异。”这句话,结合大扫除活动,她表扬了干活主动积极的朱宇川、吃苦耐劳的李阳,写字很漂亮的大部分同学。通过这些事例,她想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美,让每个孩子发现身边的美:有的孩子找到了乐于助人的王思雨的美;有的孩子找到了为班里做好事的张倩的美。发现“美”的过程,不就是触及孩子心灵的过程吗?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言而喻,感恩教育自古以来就被重视。现今社会也是一样,感恩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更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懂得感恩,才会有社会意识。一个人的.责任感对个人社和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古往今来,大凡是对国家、对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物,都在小学时代就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感恩是一项对学生必不可少的教育,我设计了和孩子互相送诗的活动。在孩子过生日的当天,老师和学生们一起为孩子送诗送祝福;在老师过生日的时候,孩子们为老师送诗。

赛诗会很有意思,有的孩子把老师歌颂的太伟大了,蜡烛之类的语言不绝于耳。我告诉孩子们,别人的老路不要紧跟着,要有自己的创新。学生王悦满脸喜悦地举起了手,她说《老师,生日快乐》这首诗是她为老师专门创作的,诗中写道:在今日,百合姑娘齐刷刷地绽开笑脸,我和百合花一起向您说声:老师,辛苦了!虽然同学们总惹您生气,当您看到我们的作业进步时,您一定会为我们自豪!

老师,今天我们62人与您同在,我们共同谱写美好的诗篇,我相信,您笑了,您的笑是最美的。”学生高佳丽创作了《老师就如风中的帆》,并且配了一幅漂亮的插图。虽然语句不是那么流畅,但我内心一阵激动,这不正是我想要的效果——学会感恩,我手写我心吗?这就是闫学老师所说的,让美好的词汇不再沉睡。通过读书活动,我们把孩子平时的积累调动起来,让孩子表达出来,正如闫学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教师要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进行生动的创作。正是“阅读”这把钥匙,不仅让孩子欣赏更让孩子创造了这个世界。

我们在共读一本书的时候,我让孩子们读完书后首先进行封面设计。这就是闫学老师说的,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书里说每个孩子必须参加劳动,在劳动中培养责任感,发展自己的智慧。这种劳动是复杂、有创造性的劳动,只有这样的劳动,才能有思想,又巧妙的技能和技艺。有手和大脑共同参与、配合的劳动,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将起到非常关键的催化与唤醒作用。动手设计图书封面培养了孩子的绘画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经过两年对低年级的孩子观察,我发现,确实有些喜爱这种训练的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浓厚了,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他们设计的封面,布局合理,颜色搭配协调,特别是根据图书内容设计的孩子,更是有了自己独特的创造。

闫学老师在书里说:教育,就是埋下种子。相信通过一首首美妙的诗歌,一本本启人心智的书籍,孩子们会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让我重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让我学到了闫学老师的思考,更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过程。我更加确信:书,不仅要读,更贵在坚持!读书是充实的,读书,让我们更接近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