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大全

商鞅变法之殉法——《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读书笔记1500字

本文已影响 1.46W人 

商鞅变法之殉法——《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读书笔记1500字:

在秦孝公死前的五个月,一个叫赵良的找到了商鞅,劝商鞅放弃权位,归还秦孝公赏赐给商鞅的商淤之地,以求得晚年平安,但是,商鞅并没有听从。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在秦国变法得罪了很多人,赵良和他谈话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就死了,秦孝公一死,老贵族集团,立马开始反扑,商君逃到边关,想住店,店家跟他要“验”,“验”就是秦朝时候的身份证,“验”上面记载着人的姓名,脸型,肤色,身高等信息,在出土的里耶秦简里,就有许多类似身份证的竹简。商鞅立的法,到最后,连自身也逃不出法的制裁,不知道,商鞅是该庆幸变法得到成功,还是该哀叹自己的人生,商鞅选择了后者。不久后,逃亡的商鞅还是被抓住了,秦惠王车裂了商鞅,商鞅家人也未能幸免。

商鞅变法之殉法——《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读书笔记1500字

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并不是说一点弊端没有。商鞅之法,极其完备,可操作性强,但是给人造成一种感觉——“压抑”。国家权力对个人自由的挤压,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虽然,变法可以给许多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但是,自由空间太少,生活太压抑,人民不是任人驱使的牛马,他们也有思想。说到根上,商鞅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是站在统治者一边,从高处俯视人民,人在他眼里不是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人,而是一种称霸天下的资源。商鞅,一方面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主张全民皆兵,生产备战的国策,他的政策对人民的依赖性很强,但在,另一方面,商鞅又不相信人民,对人民的力量十分提防,在基层管理方面,采用什伍保甲制度,用制度控制人民,在思想文化方面,采用愚民政策,打压儒学,提倡实用主义,用“利”和“名”来驱使人民,防止人民思想觉醒。总之,商鞅的政策,本质上属于一种战时政策,战时全民皆兵政策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国力,但人民极其疲劳压抑,在精神文化方面又没有释放这种压力的出口,时间一长必定激起民怨,这种战时体制的国家形态,是不正常的,一个国家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宽猛相济,注重养民,注重全面发展,而不能急功近利。

商鞅是个怎样的人?司马迁给他的评价是刻薄、少恩,虽然司马迁是站在儒家正统的角度评判法家人物,但也并非全是偏见。刻薄,商鞅执法,刑罚手段多为肉刑,过于残暴,太子老师,公子虔,被割去了鼻子,商鞅自己甚至被车裂,全家处死,并且入罪标准又低,读书笔记很容易就会犯罪,对人民过于苛刻;少恩,那就是商鞅之法,驱使民力过甚,压缩人民自由过度,不懂养民之道,只知压榨。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是极负面的,但结合司马迁身受宫刑的背景,他对严刑峻法,法家学派的憎恨也是可以理解的。

司马迁认为,商鞅,在赵良谈话后,不能急流勇退,交出封地,最终招致了杀身之祸,《史记》也大篇幅记载和赵良和商鞅的谈话,谈话从侧面反映出变法弊端,但是,商鞅之死的根源是触动贵族利益,商鞅手握着权力,都难以保全自己,要是他交出权力,真的能换得晚年的平安吗?商鞅是一个利他型功利主义者,他得罪很多人,但是他确实为秦国的前途所得罪的,他的政策有弊端,但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人。

商鞅,我是佩服他的,一心为公,为实现秦国富强,不惜身死以殉法。改革,哪有不牺牲的,历史正是被一个个不避危险,不惜己身的人推动着。商鞅虽死,但商鞅之法长存!作者:包志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